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,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,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。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?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?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好,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。
幼兒園小班教案語言篇一
1.學習躲閃跑,并能根據(jù)信號做向上跳的動作。
2.用眼睛看前方不碰撞他人。
3.發(fā)展走、跑、跳等基本動作及動作的靈敏性、協(xié)調(diào)性。
4.培養(yǎng)幼兒的合作意識,學會團結、謙讓。
1.用pp管制作長約40厘米,一頭粘有紙團的火柴棒。
2.彩印的鞭炮若干。
3.《敲鑼打鼓放鞭炮》、輕音樂《海角七號》的錄音磁帶一盒,錄音機一臺。
學習躲閃跑,并能根據(jù)信號做向上跳的動作。
講解示范法、練習法、游戲法、信號法。
一、談話導入:教師出示鞭炮和火柴棒引起幼兒興趣。
1.師:小朋友們,你們看,我手里的是什么東西呢?誰來猜猜看看?
2.師:鞭炮你們有沒有放過呢?在什么時候放過的呢?
3.師:誰知道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東西?火柴棒碰到小鞭炮,小鞭炮就會怎樣?
二、熱身活動
師:今天我們來玩一個放鞭炮的游戲,玩游戲之前呢先跟老師一起來點個鞭炮,蹲下來,點著了,快點跑開,捂住耳朵。我們再來玩一次。
三、玩“放鞭炮”游戲
1.師:你們小朋友來做小鞭炮,老師現(xiàn)在來點,我請王老師來做大鞭炮,你們仔細看啊??春猛趵蠋煴稽c著后發(fā)生什么事了。
2.教師依次用“火柴棒”點幼兒,被點的幼兒就用力向上跳起,模仿鞭炮爆炸,同時嘴里發(fā)出“嘭啪”的聲響。
3.師:現(xiàn)在我們在圈圈里跑來跑去,老師來點,你們跑,記住不要讓老師點著哦!被追到的'小朋友用力向上跳起,模仿鞭炮爆炸,同時嘴里發(fā)出“嘭啪”的聲響。
4.重復游戲。教師提醒幼兒奔跑時眼睛看前方,不要碰到他人。每次練習可適當延長幼兒奔跑的時間和點到的人數(shù),增加運動量和向上跳起的練習次數(shù)。
5.幼兒扮演點炮人,復習鞏固放鞭炮的安全規(guī)則,重復游戲。
6.教師小結點鞭炮的安全規(guī)則,表揚能躲閃跑的和能根據(jù)信號做向上跳動作的幼兒。
四、放松活動。
1.師:點了好多鞭炮,我們小朋友也累了,現(xiàn)在我們來放松,跟老師一起做。再向幼兒介紹放鞭炮的安全要求,通過提問幫助幼兒回憶今天學到的本領和感受快樂。
2.學著小鞭炮,一起跟老師滾回家吧。(翻跟頭)
本次活動進行的還比較順利,幼兒對體育課興趣十足,在活動開始,我?guī)в變哼M行熱身運動,我選取音樂可能不夠激情,還有少數(shù)幼兒不知道跟著我一起做熱身運動,不夠熱烈。在進行游戲的時候,小朋友能很好的遵守游戲規(guī)則,沒有一個小朋友離開事先準備的圓圈,可能是教師事先準備的圓圈小了一點,幼兒容易在圓圈中撞起來。
小百科:鞭炮起源至今有1000多年的歷史。在沒有火藥和紙張時,古代人便用火燒竹子,使之爆裂發(fā)聲,以驅逐瘟神。這當然是民俗傳說,但卻反映了古代中國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。
幼兒園小班教案語言篇二
1.讓學生在猜測、實驗、記錄中感知沉與浮。
2.在活動中引發(fā)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,培養(yǎng)其實事求是的科學態(tài)度。
3.體會到水的科學知識。
4.思考生活中的科學現(xiàn)象,初步了解其特性。
1. 在整理箱中提前裝好水。
2. 石頭、磁鐵、乒乓球、積木等若干。
3. 記錄紙人手一份。
1. 創(chuàng)設情景,激發(fā)幼兒探究的興趣。
(1)出示實驗材料,引導幼兒觀察、發(fā)現(xiàn)材料的特征。
(2)設計游泳比賽的情景,請幼兒猜想、預測材料“跳人”水中的現(xiàn)象?!斑@么多的東西,要進行一個游泳比賽,它們跳到水里會怎樣呢?”
2.簡單操作,并記錄。引導幼兒初步建立猜測、假設的概念。
(1)教師記錄自己的假設,并詳細說明怎樣使用記錄表。
(2)引導幼兒自己猜想、假設并記錄。提示幼兒:“這些東西跳到水里會是什么樣
的呢?我們來猜一猜。不要講出來,先用筆把我們猜到的畫下來?!?老師指導幼兒記錄的方法。)
3. 實驗操作。
(1)通過實踐操作,引導幼兒體驗“浮”與“沉”的概念。
師:現(xiàn)在我們來做一個實驗,驗證一下是否和我們的猜測一樣。
例如:把一個積木和石頭分別投到水里,請幼兒觀察積木在水里是怎樣的。“我們用一個詞來說一一“浮”,表示積木在水的上面?!庇猛瑯拥姆椒ㄒ龑в變河^察石頭是“沉”的,表示石頭在水底下。
(2)鼓勵幼兒用圖示表示自己看到的實驗結果。
提示:將結果畫下來,必須根據(jù)自己看到的情況來畫。
(3)幼兒自由操作,并記錄結果。
先記好的幼兒將記錄的結果與自己的預測進行比較,教師幫助幼兒整理對物體沉浮現(xiàn)象的認識。
4.交流實驗記錄結果(鼓勵幼兒將自己的觀察記錄結果與他人分享與交流)。
請幼兒說說自己為什么這樣記錄。每一個符號表示什么。假設與實驗是否一樣。
5. 教師小結。
(1)引導幼兒將猜測、假設與實驗結果對照,強調(diào)記錄的真實性。
(2)與幼兒回憶活動中自己的操作與記錄。
6.激發(fā)幼兒繼續(xù)探究的興趣,提出延伸問題。
請幼兒想一想,在我們的生活中,幼兒把家里的東西放在水里是沉的還是浮的?試試看,并嘗試自己做記錄,帶來與老師、小朋友們分享。
由于小班幼兒的思維仍然處于直覺行動階段,所以他們常常停留于游戲的表面,而忽略了實驗內(nèi)在的教育價值。本設計創(chuàng)設的情境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,教師的引導給了幼兒積極、大膽參與和猜想、假設的空間。
小班幼兒記錄的'意識還未建立,記錄能力相對較弱。設計中提供的記錄表提供了可以參考的支架。
鼓勵學生尊重與傾聽他人的觀點,幫助他們學會互相學習。
記錄表:(給幼兒使用時可放大)
科學活動讓幼兒直接參與是很重要的,讓幼兒在直接參與中體會是目前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中比較缺乏的。這個活動注意了這一問題。同時在科學活動中,注意幼兒的表征,注意讓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見到的現(xiàn)象也是一個重要的地方。從兩方面來看,這一個活動是好的科學教育活動。
但是這個活動有一些方面還值得進一步考慮:
這樣的活動一定要小組進行,讓幼兒單獨自己實驗、單獨填記錄表不是太合適。尤其對于小班孩子來說,在小組里的表達、交流自己的發(fā)現(xiàn),教師先集中表征他們的發(fā)現(xiàn)可能會產(chǎn)生更好的效果。
這一科學活動雖然強調(diào)了幼兒用語言與別人交流,但在具體活動中對語言的強調(diào)并沒有放在首位,而對于小班孩子來說,語言交流發(fā)現(xiàn)是最重要的。即使是孩子們在實驗前的猜想,也最好是先用語言表達。
小百科:浸在液體或氣體里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豎直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。
幼兒園小班教案語言篇三
1.能大膽地用線條畫出想象中龍卷風的不同樣子。
2.訓練幼兒較為流暢畫線的能力和手對筆的控制能力。
1.創(chuàng)意繪本,油畫棒。
2.教學vcd,電視機。
3.錄有刮大風聲音的磁帶,錄音機。
1.播放vcd里的動畫片:丁丁的羽毛衣服。使幼兒熟悉主題故事,利用故事情境激發(fā)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。
2.結合動畫片,師生談話。
1)丁丁和爸爸媽媽在草地上吃早餐時,遇到了什么事?
2)打開錄音機,請幼兒猜猜,這是什么聲音(刮大風的'聲音)你們知道風有哪些種?(微風、大風、臺風、龍卷風等)
3)請幼兒用身體動作模仿不同的風。如:微風時,幼兒頭部輕輕搖晃,大風時,幼兒的身體和雙手搖晃幅度加大;龍卷風時,幼兒團團轉起來……
3.翻開創(chuàng)意繪本,請幼兒在集體前說一說、畫一畫,龍卷風是什么樣子的,引導幼兒大膽想像與表現(xiàn)。
4.幼兒作畫,教師巡回指導。
5.相互欣賞作品,教師小結評價。
帶領幼兒來到戶外,玩“風娃娃和小葉子”的游戲。
游戲玩法:教師當風娃娃,幼兒當小葉子。教師說:“刮小風啦?!庇變号e起雙手,左右搖晃身體。教師說:“刮大風啦?!庇變貉b成被風吹落的葉子四散跑開。教師說:“刮龍卷風啦?!庇變涸谠貓F團轉起來。教師說:“風停了?!庇變郝紫?。
【本文地址:http://m.85550.com.cn/zuowen/2344251.html】